平和空靈的美麗,是白兔看到這位中東女郎的感受!當戰爭逐漸遠離之後,人們開始同心協力的重新整理破碎凋零的家園;看見這張臉^^有沒有覺得光明的希望就在不遠處.....貝魯特~黎巴嫩的首都,走在中東街頭;領略當地的生活文化!!


跟這巨國去旅行,看見世界的美麗!!



根據《Travel+Leisure》的讀者票選,在2006年全球最佳度假城市排名:第一名為佛羅倫斯、第二名羅馬、第三名曼谷、第四名雪梨、第五名清邁、第六名開普敦、第七名布宜諾斯艾利斯、第八名紐約、第九名貝魯特、第十名舊金山。


 
  


神奇吧!一個一般人印象中只有戰火連綿不斷的地方---貝魯特,怎麼會擠身進入全球最佳度假城市的前十名中呢?在戰火已經停息近一年的貝魯特,就猶如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說:“你們有你們的黎巴嫩難題,我有我的黎巴嫩美景;你們的黎巴嫩是解不開的政治死結,我的黎巴嫩是巍峨高聳、直插藍天的山岳;你們的黎巴嫩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黨,我的黎巴嫩是攀登岩石、追逐溪流、在廣場遊戲的少年。”



跟著巨國去旅行,看見你所不熟悉的貝魯特!!



觀光業在貝魯特~替政府賺取大量的外匯,國境之內的廣大穆斯林也是旅遊途中的奇觀^^貴賓們事不是也跟白兔一樣心裡偷偷在想:包成這樣照像,應該只有照片裡的當事人才認得出自己吧 !!




貝魯特(英文:Beirut;阿拉伯語:بيروت;法語:Beyrouth)是黎巴嫩的首都,位於海旁,是一個重要港口城市。



貝魯特是中東地區的重要商業、銀行及財經中心,有不少跨國企業的中東總部都設於貝魯特。



貝魯特最初的名稱叫<阿什特裏特>,其意為<愛和美的女神>,後來改稱為貝魯特。



貝魯特在古敘利亞語、腓尼基語和希伯萊語中,是多井之城(有的旅遊書上翻譯成水井之城)的意思,這是因為該城是古代居民在一片不毛之地、水源缺乏的地方建城的。


 


當時為了解決飲用和灌溉農田用水問題,人們在沿城牆邊緣地帶挖掘了許多水井,久而久之,人們便習慣稱這個地方為“貝魯特”,最後終於取代了“阿什特裏特”這個名字。直到今天,在貝魯特市內仍可以看見一些古井的遺跡。




第一次世界大戰後,奧斯曼帝國崩潰,貝魯特及整個黎巴嫩交給了法國人。



但在法國的管理期間,政府過於偏袒基督徒社區,以致貝魯特造成了宗教關係緊張。



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黎巴嫩被賦予了獨立,而貝魯特亦成為了首都。


 


貝魯特一直維持著它作為阿拉伯世界的文明都市,重要商業中心以及旅遊中心的地位,直至黎巴嫩在1975年爆發了內戰為止。



在這場戰爭之間,這個城市分裂為由大部分穆斯林控制的西部和基督徒掌握的東部。



貝魯特被一分為二,從北部的貝魯特港經中心商業區沿大馬士革路到東南郊,形成一條長約6公裏、寬約200米的無人區(人稱“綠線”)。



“綠線”以西市區和南部郊區居民大部分為伊斯蘭教遜尼派、什葉派和德魯茲派居民聚居區。“綠線”以東為基督教區。



綠線既是東西區隔離帶,也是兩大教派民兵頻繁交戰的地帶,兩區居民不敢輕易往來。



而先前成為很多商業及文化活動焦點的市中心,亦頓時變成一個無人地帶。而很多住在這個城市的主要原居民亦紛紛逃亡至其他國家。



至戰爭結束後,塔伊夫協議簽署後,新政府成立,貝魯特東、西區相互開放,首都治安逐步好轉。



貝魯特市內,保存有羅馬時期的城墻、廟宇、水池的遺址和奧斯曼帝國時期的清真寺。


  


黎巴嫩的人民已經著手重建貝魯特,而這座城市亦恢復它作為中東旅遊、文化中心和主要都市的地位,以及商業、時裝和媒體的中心。




貝魯特是地中海沿岸最多樣化的城市,這裏的宗教有基督教(馬龍派、希臘正教、亞美尼亞正教、亞美尼亞天主教、羅馬天主教和新教)和穆斯林(遜尼派、什葉派)以及少數德魯茲派。



貝魯特大多數猶太教信徒自1975年戰爭爆發以後起,都永久地移居美國,現在主要居住在布魯克林、紐約。貝魯特在黎巴嫩內戰中分成幾個部分,主要是穆斯林西貝魯特和基督教派的東貝魯特。



在戰爭之前,貝魯特是很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,有「中東的巴黎」之美譽,有多家國際大酒店和繁榮的夜生活。


 


在最近幾年裡,這個城市開始重建旅游業,在毀壞的城市中心開始建設主要建築物和恢復工作,並建了一個新的散步道。



在城市的其餘部分還保守時,已經可以穿著西式服飾,包括短褲和短裙了,但在宗教性建築里仍然是不允許的。


 


除了城市本身外,附近還有一些考古場所,包括 Baalbek 和Byblos,據說是世界是最古老的連續有人居住的城市。



在Faraya Mzaar Kfardebian這樣的勝地,可以在山上進行冬季滑雪。
巨國白兔盡力維持景點、圖文資料的正確性,若仍有疏漏歡迎連絡巨國^^謝謝各位!! 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巨國大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